中醫看腸胃病徵兆(下)
常常發生在公共場合忍不住排氣的窘境嗎?你知道,太頻繁的排氣可能是不健康的表現嗎?
總是感到口乾舌燥,喝再多水也解不了渴…….難道,這也跟腸胃不好有關嗎?
腸胃病的症狀千變萬化,接下來,就讓我們繼續來檢視自己有沒有這些異常的徵兆吧!
腸胃異常徵兆六:排氣太多、放屁頻率高
打嗝和噯氣,是人體將肚子裡的氣體向上經由嘴巴排出而產生,若人體將氣體向下經由肛門排出,就會產生所謂的排氣。
每天十次上下屬於正常的排氣頻率,但在某些情形下,排氣次數會異常地增加,這時就要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,找出排氣頻繁的可能原因。
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肚子裡會有氣體。肚子裡的氣體來源有二,一是細菌分解食物時所產生的氣體,二是從藉由吃、喝的動作從外界吃進氣體。
了解氣體的來源後,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氣體會太多了。首先,當吃了太多的肉、地瓜、水溶性纖維等促進大腸蠕動的食物,或是肚子裡的宿便累積太久,都會使細菌產生的氣體增加,進而導致頻繁排氣。再來,吃飯速度太快、邊吃飯邊說話,以及喝碳酸飲料、氣泡水,則會增加吃進去的氣體,也同樣會造成排氣太多的情況。
總而言之,排氣太過頻繁的人,平時應避免吃得太多、太飽和吃太多肉,盡量選擇好消化的食物,少喝含氣的飲料,並養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!
排氣固然令人尷尬,不過適量的排氣其實是腸道蠕動正常的表現,因為肚子裡的氣體,還需要加上腸子的蠕動,才有辦法將氣體排出來。例如剛開刀完的患者,要等到出現排氣才能進食,就是因為排氣這個現象暗示腸子有在蠕動,也代表身體已準備好要消化食物。此外,許多人在吃飽飯去散步時,會不自覺地排氣兩、三次,然後就覺得肚子比較沒那麼脹了,這也是因為走路可以促進腸道蠕動,將多餘的氣體排出的緣故。
腸胃異常徵兆七:腹痛
造成腹痛的因素很多,一般來說,醫師會用痛的位置來初步判斷是哪裡出了問題。
(1)痛在胸骨正下方
如果在胸骨正下方有悶痛、似餓似饑,或者灼熱感,要考慮是胃的問題。此外,由於心臟與胃的距離很近,兩者之間經常互相影響,所以心臟出問題時也可能會在此處感到不舒服。
(2)痛在肋骨下緣
肋骨下緣處,在人體的左側是胰臟,在右側則是肝臟和膽囊,當這些器官發炎或有膽結石時,有可能會引發左、右脅肋附近的悶痛感。特別的是,由於經絡循行的關係,有些人在熬夜、疲勞時,肋骨附近也會產生酸楚或悶脹感,若發現自己有類似的情況,代表身體正在發出抗議訊息,要趕快上床休息了!
(3)痛在肚臍周圍
肚臍周圍的器官以腸道為主,若在肚臍附近發生疼痛,常常是因為宿便累積太多。很多人天天排便,但其實沒有排乾淨,長期下來大腸囤積的宿便太多,就會引起無預警的腹痛,這時,只要將宿便排乾淨即可解除疼痛。此外,有少數身體虛弱、手腳冰冷異常的人,時常在肚臍附近感到綿綿的痛感,用手按壓痛處時會感到比較舒服,此時就要以溫補的藥物來進行治療。
腸胃異常徵兆八:噁心、想吐
以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,人之所以會感到噁心、想吐,是因為腸胃道(例如腸胃炎)或是前庭系統(例如暈車、暈船)受到刺激所導致。臨床看診時,醫師會根據其他伴隨症狀,來判斷是腸胃道還是前庭系統的問題。
當噁心、嘔吐,還伴隨腹瀉、腹脹、腹痛、食慾不好的症狀出現時,代表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,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吃壞肚子,以及病毒或細菌感染。此外,肝臟、膽囊和胰臟發炎時,也有可能出現以上症狀。
有些人除了嘔吐、噁心外,還會出現暈眩、頭昏、或走路不穩的症狀,這代表是前庭系統出了問題。這時吐的東西以液體、胃酸為主,並可能伴隨不想喝水或喝水量很多的極端情況,以中醫的角度來看,這是因為身體的水份分布異常,水份聚集在不適當的位置所導致的情況。
當吐的東西以食物為主時,要特別留意嘔吐的時間點。若是在進食的數分鐘後嘔吐,要考慮是否有便秘、宿便的問題,導致食物下不去、往上排出。在排除便祕的可能性後,則要考慮是否由器官構造異常或是腫瘤所導致,需要照胃鏡才能確診。
若進食與嘔吐的時間,隔了數小時以上,在中醫來說叫做「胃反」,是脾胃太過於虛弱、無法消化食物的表現,則要從補益脾胃的角度來治療。
腸胃異常徵兆九:口乾、嘴唇乾裂
只要有東西滯留在身體裡,都有可能會日久生熱,導致口乾、嘴唇乾裂,也就是俗稱的「上火」、「火氣大」;嚴重一點,還可能出現嘴破、舌破、唇角發炎的症狀。而滯留在體內的東西,就屬食物和糞便最常見了。
中醫的五臟六腑中,「脾」和「胃」是負責消化食物、吸收養分的兩大主將,而「大腸」則是負責處理食物殘渣、排出糞便的工作。
「脾」、「胃」以及「大腸」都能夠透過經絡與顏面相連結,當三者出現問題時,也會有相對應的症狀透過顏面表現出來。
關於「脾」、「胃」與顏面的連結,《內經》這麼說:「脾開竅於口,脾氣通於口,脾和則口能知五穀,脾其華在唇。口唇者,脾之官也。」胃的經絡路線則是「還出挟口,環唇」,因此,當肚子裡有不好消化、停滯太久的食物,或是吃太多煎、炸、烤、辣的食物,導致體內生熱,就會透過脾胃與口唇的連結,出現口乾舌燥、嘴唇乾裂的情況。
此外,「大腸」的經絡與口的關係也很密切,其中一段路線為:「從缺盆上頸,貫頰,入下齒中,還出挟口,交人中」,除了與口腔內的下排牙齒相連,大腸經還會繞著口唇外圍走一圈。當排便排不乾淨,糞便累積在大腸內,便會生熱、耗散體內的水分,導致與大腸相聯的口腔和嘴唇水分不足、牙齦腫痛發炎。
腸胃異常徵兆十:胃酸逆流(胃食道逆流)
胃酸是由胃分泌,專門用來消化食物的液體。由於胃壁十分強韌,胃酸並不會對胃造成傷害。不過,當位於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弛、關不緊時,胃酸就會逆流而上,跑到食道的位置,導致食道壁受到侵蝕,而形成所謂的胃食道逆流。
典型的胃食道逆流表現,有胸口灼熱感以及咽喉有酸水感(俗稱泛酸)兩項症狀。然而,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千變萬化,常見的其他表現包括慢性咽喉發炎、聲音沙啞、心窩悶脹或疼痛感、吞嚥時喉嚨有異物感、慢性不癒的咳嗽、氣喘……等等。
有胃食道逆流的人,應避免喝太多的茶、咖啡和酒,並避免煎、炸、烤、辣的食物。
臨床上,許多習慣性熬夜、日夜顛倒的人都患有胃食道逆流,常因作息不規律,而讓症狀好好壞壞,無法徹底痊癒。因此,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。
以上十個異常徵兆,並非每一項都會出現,然而,若同時擁有兩項以上的徵兆,可能就要考慮有腸胃方面的問題了。腸胃是人的後天之本,一旦出現問題,便很容易產生連鎖效應,導致月經問題、私密處感染、睡眠障礙、痘痘、濕疹、腳麻……等一連串的疾病。中醫在治療腸胃病方面有其獨到的長處,不僅配合體質用藥、副作用少,也能一併治療由腸胃所引發的其他疾病。
李醫師提醒大家,平時要多多觀察自己的身體,隨時留意不舒服的感覺,及早就醫治療,不僅能縮短治療所耗費的時間,也能避免產生其他的併發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