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中醫陪你度過更年期(中)

3402
0
分享文章
分享文章

在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<(讓中醫陪你度過更年期(上)>(請點我),我們學會了判斷自己是否處於更年期,並認識了更年期症候群的一部分症狀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繼續來認識其他也許已困擾您許久的更年期症狀。

更年期的不適症狀

(4)頻尿、尿道發炎、尿失禁

和其他症狀比起來,泌尿道問題因為牽涉的部位較為隱密,許多人在就醫時會覺得難以啟齒。不過,其實有泌尿道問題的婦女相當多,在中醫來說,也是需要優先治療的症狀之一,所以李醫師在問診時,一定會問到這方面的情形。

針對女性而言,只要在喝水後一小時內想排尿(飲水量約為200-300 c.c,一個馬克杯的容量),或睡著後會起來小便一次以上,就算有頻尿的問題了。

有些人的表現比較輕微,例如只有在睡前或緊張時會比較頻繁地小便,或者在喝茶或咖啡後比較頻尿,這些人屬於有頻尿傾向的族群,未來也很有可能會演變成明顯的頻尿情況。

此外,也有很多女生在小便時會覺得尿不乾淨,或小便出來的速度比較慢、尿流偏細、小便快結束時會滴滴答答,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滴乾淨。以上這些情況,代表膀胱中的尿液可能沒有被排空而滯留於膀胱內,這樣的情況會容易生熱、發炎,接踵而來的,就是小便顏色變深、排尿時有灼熱感、刺痛感,或者下腹悶痛難耐等尿道發炎的症狀。至於尿失禁的問題,在更年期婦女中也不算少見。最常見的表現是在咳嗽、大笑時會漏尿,或者尿意一來就憋不住,想馬上如廁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若泌尿道正處於發炎時期,頻尿和尿失禁的狀況會更加明顯,因此在問診、治療時,李醫師都會特別注意患者的小便有沒有排乾淨、經過治療後小便的流速和尿量有無增加等訊息,以避免產生泌尿道感染,進而加重排尿方面的問題。

(5)陰道乾澀

和年輕時比起來,更年期婦女的陰道潤滑度可能會下降,導致陰道乾澀、行房不適,還可能因此增加陰道感染的機率!和泌尿道問題一樣,因為涉及的部位隱密,許多婦女就算感到不舒服,也因為尷尬,而不願在醫師面前提及。其實,陰道的潤滑度下降,也間接說明身體因更年期的到來而出現的失衡。

能夠潤滑陰道的分泌物,以中醫觀點來看,屬於身體津液的一部分。津液的原料來自於我們每天喝的白開水、湯、飲料,以及食物中的水分。當我們把這些湯水食物吞下肚後,肺會擔任起配送津液的工作,將津液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。除了送到關節囊使關節不會卡卡、送到體表使皮膚不會乾燥脫屑、送到腦髓使腦袋思考靈活……以外,津液當然也會送到陰道,來潤澤私密處。

了解以上流程後,我們就可以知道什麼因素會導致陰道的分泌物不足。

  • 許多中年女性為了保持身材,常常不吃澱粉。然而,米飯、山藥、地瓜等五穀根莖類常蘊含許多水分,這些蘊含於食物中的水分是形成「黏稠」體液的主要原料,例如關節液和陰道的分泌物。您也許想說,「可是我喝很多水呀!」但是,白開水和飲料中的水分,主要是形成汗水、眼淚、尿液等「清澈」的體液,而非陰道所需的黏稠分泌物。因此,最好每天都能攝取適度的澱粉,或以地瓜、南瓜部分取代易發胖的白米,才能使津液的原料充足。
  • 當肺分派、輸送津液的功能出問題時,會使津液無法送達需要的部位,累積在不該累積的地方,這時就需要用中藥治療,使肺的功能恢復正常即可改善陰道乾澀的症狀。
  • 常常想事情、煩惱東煩惱西的腦袋,消耗的津液(腦髓)也會特別多。當腦袋消耗了太多津液,身體又無法產出更多,就會使其他部位的分到的津液相對減少。因此中年過後,要學習安定心緒,別讓焦慮綁架了大腦。
  • 身體若處於發炎狀態,或是吃太多煎、炸、烤、辣等燥熱食物,也會使津液揮發過多,就像水遇到火,很快就蒸發掉了。所以在看診時,李醫師會優先處理尿道炎、便秘等容易生熱的問題,並希望患者能忌口,盡量選擇清淡、好消化的食物,讓體內的熱度降低,保留津液。

(6)心悸、胸悶、頭暈、頭痛

有些婦女在年輕時被診斷有二尖瓣脫垂、心房間隔缺損等輕微的心臟疾病。雖然在年紀輕的時候很少有不舒服的症狀出現,然而到了更年期卻開始出現心悸、胸悶或胸痛,並在疲倦和壓力較大時會感到頭暈、頭痛。也有部分的人,在40歲後出現心悸和胸悶的問題,至西醫醫院檢查後一切正常,症狀卻仍然存在,無法解決。

為什麼到了40歲後,這些小症狀通通跑出來了呢?《黃帝內經》對於婦女中年後的身體變化有以下描述:「五七,陽明脈衰,面始焦,髮始墮;六七,三陽脈衰於上,面皆焦,髮始白;七七,任脈虛,太衝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壞而無子也。」到了6X7=42歲時,人體走在表層的經絡,其氣血會從上半身開始衰少,導致臉色暗沉失去光澤,頭髮也會變少、變白。心臟位於胸口,屬於人體上半身,與表層的經脈關係密切,當然也會受到影響。

當心臟的力量轉弱,心臟需要搏動得更厲害才能負荷身體需求時,就會出現心悸、胸悶的狀況,這時若再加上壓力與心情上的操煩,就會很容易引起頭痛或頭暈了。

(7)筋骨痠痛

最常出現不舒服位置是在脖子後方以及肩頸的交界處,時常在一整天工作下來感到僵硬、痠疼難耐。此外,手腕、手肘、膝蓋、腳踝、腰部等部位也是酸痛的好發處。

筋骨痠痛導致的原因,除了與工作型態、陳年舊傷、扭挫傷有關,也和前面提到的,表層經絡的氣血衰少有關。在醫學上,有個叫做纖維肌痛症候群(fibromyalgia)的病(相關資料請點我),其表現就是全身到處都痛,卻又檢查不出原因來,好發於女性,要算是筋骨痠痛中比較厲害、難纏的情況。

表層的經絡能夠保護和穩固皮膚、肌肉、關節等體表的組織,讓這些組織營養充足、活動流暢,就算不小心受了傷也能快速修復起來。人過中年以後,表層經絡的氣血開始變少,就像原本水量充沛、源源不絕的溪流,開始變得乾涸、不流暢,由這些經絡所負責護衛的肌肉、關節組織也會連帶受到影響,動作大一點就容易受傷,活動起來容易覺得卡卡的、不順,或者痛這痛那、渾身不對勁。

有沒有發現自己也有上述的這些症狀呢?其實這些症狀都有可能是因為更年期體質變化所產生的,只要將體質的偏異調整回來,自然可以安穩地度過這段時期。

於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<(讓中醫陪你度過更年期(下)>(請點我),我們將進一步了解更年期症候群的對應之道,以及生活中不可不注意的小細節,相信對大家會很有幫助!

 

 

Facebook留言
分享文章
標籤更年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