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療手汗

你知道嗎?嚴重的手汗除了會影響生活品質,還可能跟心臟功能、消化功能不好有關喔!除了使用止汗劑、手術治療手汗,其實中醫也是一項很好的選擇呢。
手汗症的定義
一般人在緊張時多少會流些手汗,但若在平時就會冒手汗,緊張時冒得更多,甚至到看得見汗珠、或弄濕物品的程度,那就代表手部的出汗是比較厲害的。
手汗症分為先天型和後天型,先天型的手汗大多發生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,在30歲以前手汗可能會越來越嚴重,40歲以後則會慢慢改善。後天型手汗是由特殊原因所造成的,像是甲狀腺亢進、糖尿病、更年期等等,後天型除了手汗增加,全身的出汗量也會變多。
絕大多數的手汗是屬於先天型,在感到緊張、焦慮、和壓力大時情況會更加明顯,現代醫學認為與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有關。由於手汗症並不算一種疾病,因此普遍認為當手汗影響到生活品質時,才需要積極治療。
不過以中醫觀點來看,嚴重的手汗與體質偏異密切相關,若能遵守醫囑、盡早治療,除了能收到不錯的療效,還可以順便改善潛在的身體問題。
中醫看手汗
李醫師認為手汗多的現象可以歸因於兩點,一是心肺功能較弱,二是消化道阻塞。
「汗為心之液」,中醫認為汗水的分泌與「心」有關。「心」與「肺」這兩個器官掌管了體表汗孔的開闔,當身體虛弱、情緒激動、緊張焦慮、或心肺功能比較差的時候,心肺對於汗孔的調節能力就會變弱,手汗就會增加。像這種因為汗孔開闔調節不佳,導致汗水容易流出來的情況,中醫稱為「表虛」。
除了汗孔開開容易讓汗水流出,「熱」也會容易出汗。「熱」除了來自於外界的氣溫(例如夏天比冬天容易讓人流汗),還會從身體內部產生。而體內最容易生熱的地方,就是我們的消化道了。
消化道是由「胃」和「大腸」掌管,屬於多血多氣的陽明經。當有便秘、脹氣、消化不良等問題導致消化道阻塞時,就容易讓陽明經產熱上火,使體內的熱源增加,出汗量也就跟著變多了。
綜合來說,心肺功能較弱的人會容易有「表虛」的情況,讓汗水容易流出體外;而便秘、脹氣、消化不良等消化道阻塞問題,也會增加體內的熱源,使汗水分泌增加。臨床上李醫師會依照每個人的體質,加強這兩個因素的處方用藥,改善表虛和消化道阻塞的情況,使手部出汗慢慢變少。
治療手汗注意事項
在治療時必須遵守以下事項,與藥物相配合,才能達到最佳療效:
- 戒除含咖啡因的飲料
- 不熬夜
- 避免炸、烤、辣、大量的辛香料
- 避免在身體或手潮濕的情況下吹到風
- 避免過度疲勞、多休息
- 不節食、不挨餓
手汗治療多久會有效
手汗問題一般在幼齡、青少年時期就會漸漸出現,若能在此時開始接受中醫治療、調整好體質,不僅可以預防手汗影響學業和社交生活,效果也會快很多。根據李醫師的臨床經驗,未成年的孩子若能規律服藥、並遵守注意事項,大約一個月後手汗就會開始減少,不過為鞏固療效,一般會建議至少持續服藥三個月以上,再漸漸停藥。
至於成年人的手汗問題,由於發生時間較久,而成年人的生活作息又很難完全徹底改變(例如熬夜、喝咖啡等等),所以需要較久的時間才能見效。不過,有手汗問題的成年人,大多也會有心肺功能較差、表虛、消化道阻塞等症狀並存,在治療手汗的療程中也能使這些問題一併獲得改善,並減少手汗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。
手汗雖然不算疾病,但除了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,還暗示了體質上的潛在問題。若能及早治療、規律服藥和遵守衛教事項,相信中醫能夠讓手汗不再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