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療卵巢退化、月經不停

3534
0
分享文章
卵巢退化
分享文章

40歲的張小姐最近幾次的月經週期都很短,有時三個禮拜來一次,有時兩個禮拜來一次,但最困擾她的,是這次月經已經連續出血了一個月都還沒停。

在看中醫前,她已經先到婦產科檢查、拿藥吃,但月經依然滴滴答答,沒有要停的跡象。

經過詳細診察,張小姐除了有月經提早、月經出血天數過長的問題,還有明顯的便秘、脹氣,平時也習慣熬夜晚睡。

以這樣的月經表現來看,張小姐很可能有「卵巢退化」的狀況。

 

什麼是卵巢退化?

當卵子的庫存量低於一定程度,就代表卵巢的功能正在逐漸退化了。

「月經週期變短」是卵巢退化的徵兆之一。不過,為什麼月經週期會變短呢?

這要從卵子的發育開始說起。

正常的月經週期為28天,月經來潮第一天即為月經週期的第一天。在醫學上,我們把這28天分為:

  • 濾泡期(月經來潮的第1第13天):是濾泡(也就是卵子的前身)逐漸成熟,準備變成卵子的時期。
  • 排卵期(第14天):成熟的濾泡會在這一天排出卵子,剩餘的濾泡則形成黃體。
  • 黃體期(第15第28天):黃體會分泌黃體素,使子宮內膜增厚。若沒有受孕,黃體會萎縮,黃體素也會跟著下降,最終導致子宮內膜剝落,形成月經排出。

由此可知,濾泡期和黃體期的天數決定了月經週期的長短。

當卵巢退化、卵子庫存量降低時,月經週期會出現以下變化:

  1. 濾泡期變短

濾泡的庫存量減少,會讓大腦分泌大量激素,加快濾泡的成熟速度。原本13天的濾泡期可能會縮短到10天以內,提早進入排卵期。

  1. 黃體期變短

卵子品質以及卵巢機能退化會影響黃體,使黃體素分泌不足。

黃體素不足一方面會導致黃體期從原來的14天縮短為12天以下,使月經提早來潮,另一方面可能會讓子宮內膜在月經正式來潮前就開始剝落、出血,使月經的出血天數從原本的5-7天延長到14天以上。

當濾泡期和黃體期都同時縮短,月經週期就會由原來的28天變成21天甚至10幾天,而黃體素不足也會拉長月經的出血天數。當兩種情況合併時,就會有「一個月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來月經」的狀況出現。

 

中藥可以改善卵巢退化的症狀

「卵巢退化」是邁向正式停經前的必經之路,一般會在40歲開始出現月經相關的症狀,並在45歲後漸趨明顯,與更年期相關的不適反應也會逐漸出現,最後在49歲左右正式停經。

(延伸閱讀:讓中醫陪你度過更年期)

就像年紀變大,骨頭肌肉會逐漸退化一樣,「卵巢退化」是不可避免和逆轉的過程,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忍受退化所帶來的症狀。

就像骨頭只要保養得當,就算生骨刺也不見得會有什麼不舒服;在適當的時候接受中醫治療,就算卵巢真的退化了,也能改善月經異常的問題,讓身體穩定度過這段時期。

 

如何預防卵巢退化的症狀

要預防卵巢退化的症狀出現,第一要先治療月經出血不止的問題。

出血不止會讓陰血過度流失,加重「陰虛陽亢」的問題,使體質偏異更嚴重。中藥有很好的止血效果,可以有效治療月經滴漏不止的狀況。

第二是要促進骨盆腔的血液循環。

骨盆腔裡的主要器官有直腸、膀胱、卵巢和子宮。當直腸裡面累積了太多的宿便和氣體,就很容易讓骨盆腔的血液循環變差,影響卵巢和子宮的運作和機能。

第三是要早睡,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。

早睡和睡眠充足能夠讓賀爾蒙和激素的分泌維持穩定,減少上下波動的幅度。賀爾蒙和激素的波動幅度小,身體就可以從容適應卵巢退化的現象,不會出現太多的不舒服。

最後回到張小姐身上。

第一次治療我先開立止血藥物,患者來了一個多月的月經也很順利地在一周內停止。

第二次治療回到治本的方向,開始處理便秘、脹氣的問題,並酌加促進性腺的藥物來改善排卵和黃體功能。

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後,張小姐的月經週期恢復到30天,月經來的天數也從一開始的30幾天變成7天。

40歲後的卵巢退化是正常的生理過程,只要密切觀察身體變化,在有症狀、不舒服的時候及時就醫、配合治療,以正面的心態迎接更年期,就是對身體最好的方式。

Facebook留言
分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