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快出生了,妳的心情好嗎?

747
0
分享文章
寶寶 中醫
分享文章

在懷孕以前,我並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,心情也很少在月經前感到憂鬱、暴躁或低落。然而在孕期間,我卻深刻感受到當全身的賀爾蒙卯起來變化時,對情緒是真的會造成影響的!

有一次家裡的洗衣機壞掉了,我作了好多功課研究要買哪一台新機,還大老遠跑去家電行詢問。結果想買的新機因為規格不合,只能考慮購買其他品牌的洗衣機。

其實這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,但當下我真的很低落,覺得事情怎麼那麼不順,甚至有點想哭。等冷靜下來後,我發現,剛剛的情緒反應很不對勁,跟以前的自己不太一樣。這才察覺到,可能是懷孕的賀爾蒙變化在作祟。

除此之外,我腦中有時會飄過一些想法、畫面,並會因此而產生情緒起伏、覺得想哭。在與家人溝通時,個性也變得比較急躁、易怒和沒耐性。

如果原本大剌剌的我都會有這些反應了,其他個性更纖細、情緒更敏感的準媽媽們,真的有可能會經歷更嚴重的「產前低潮期」。

心情低潮時,該怎麼辦呢?我們無法改變賀爾蒙,但可以試著「轉念」,改變自己的想法。我在這麼做之後,心境真的平穩許多,也提供給準媽媽們做為參考:

 

一、別當控制狂、擁抱不完美的狀態

打理一個家,要做的事很多;迎接寶寶出生,要做的事更多。如果執意追求完美,每件事都按表操課、不能出錯,真的只會累死自己,讓自己時時處於緊繃和不開心的狀態。

能量是會互相感染的,自己緊繃、焦慮的能量也會影響伴侶,讓對方的心情好不起來。在這種家庭氣氛下,要怎麼享受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和樂趣呢?

生活最重要的,是事情進行地下去、自己和家人心情愉快,絕對不是追求完美的狀態。學習擁抱不完美,你會發現事情還是可以照常進行,但自己會變得快樂很多。

 

二、信任伴侶,別自己攬下所有事情

有看過母嬰論壇的人就知道,媽媽是世界上最容易焦慮的生物。這份焦慮會衍生出對伴侶的責難和不信任,什麼事都要盯緊緊,到最後搞得自己心力交瘁。

「育兒」需要許多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大工程,想要自行包辦、統籌所有雜事,絕對吃力不討好。在生產前,學習「放手」讓另一半做事、培養兩人之間的默契和信任度、並協調彼此的做事方法和步驟,將會對未來的育兒過程有很大的幫助。

 

三、有問題就直接問醫師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隨時可以搜尋到有關懷孕的數百個禁忌和可怕症狀。當你感到疑惑、擔心時,請千萬不要在網路上問問題。

網友通常是根據自身經驗、或「聽某某人說」來回答你的問題,而不是根據醫學知識。在這種情況下,一個問題往往會有好幾種答案,越看絕對會越讓你感到焦慮不安。

最好的方法,就是把問題記錄下來,在產檢時詢問醫師。若不相信醫師的回答,多少代表了你對這位醫師的信任度不夠,那麼換其他你夠信任的醫師看診,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 

四、沒有最標準、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

養胎、育兒的方式百百種,好的建議可以參考,但不需要完全複製。

比方說,寶寶出生後,要餵母奶還是奶粉?母奶要餵多久?要瓶餵還是親餵?大家都知道母乳比較好,政府也鼓勵餵母乳到六個月以上,但每個人的生理狀態、工作環境和經濟條件都不同,其實完全不需要因為無法餵母奶、無法親餵而感到愧疚。

育兒不是一場比賽,而是上天贈與的禮物。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,做出對孩子和父母都適宜的選擇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

 

五、不要刻意搜尋/打聽負面消息

到了懷孕中期,我擔心生產會不順利,開始在網路搜尋難產的案例。不搜還好,一搜不得了。「生到一半子宮破裂」、「產後大出血導致產婦命危」、「寶寶因產程遲滯導致腦性麻痺」……每篇新聞都像恐怖故事般環繞在心,讓我對自然產的念頭漸漸動搖。

產檢時,我向醫師表達疑慮,他只淡淡地說:「臨床統計來看,嬰兒的死亡率在自然產會比較低。腦性麻痺有可能在出生前就有了,不一定是生產導致的」、「你的身體狀況很好,一切都會很順利的」。

後來我發現,只要多看書、詳細了解整個生產過程,內心對於疼痛、難產的恐懼就會逐漸消解。這時我才了解到,未知的事物是會導致恐懼的,若腦袋接收的又都是關於未知事物的負面消息,恐懼更會增加到百倍以上,導致「腦中所想的」和「事實」會差距越來越遠,讓人隨時處在不必要的焦慮之中。

關於產前低潮,每個人的嚴重程度、需要克服的問題都不太一樣。如果低潮狀態持續無法改善,或影響到日常生活,請記得你可以向醫師、心理師的尋求專業協助,千萬別獨自默默承受喔。

Facebook留言
分享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