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療恐慌症

1666
0
分享文章
分享文章

 

大家都有過非常緊張、焦慮的時候吧?

遇到害怕、沒有把握的事,會變得心跳加速、呼吸急劇、手心出汗……但這些症狀會在事件解除後很快消失,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。然而,有些人會在沒來由的情況下感到極度不安、焦慮,甚至引發全身性的嚴重症狀,這時就可能是「恐慌症」發作了。

林先生定期有在接受心理諮商,但近來因為作息不正常、熬夜,導致恐慌症發作。

當恐慌襲來時,他會感到全身緊繃、極度心悸胸悶和手腳麻木,並持續十幾分鐘;通常會在身體比較疲倦、和前一晚沒睡好的時候發生,對生活品質已經造成重大影響。於是前來看診,希望能獲得改善。

 

什麼是恐慌症?

當恐慌症發作時,人其實沒有面臨到實際威脅,但身體卻出現強烈地恐懼和不適感。

當下如果有出現4個以上的下列症狀,並在10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的程度,就可能是恐慌症發作:

  • 心悸、心跳加速
  • 大量出汗
  • 發抖或無力
  • 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
  • 梗塞感
  • 胸痛或不適
  • 噁心或腹部不適
  • 頭暈不穩感昏沈或暈厥
  • 失去現實感(覺得身邊的一切都不真實)、失去自我感(自己好像與身體脫離)
  • 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
  • 害怕即將死去
  • 感覺異常(指尖、嘴部或身體發麻或有刺痛感)
  • 感覺冷或發熱 

 

中醫看恐慌症

恐慌症發作,其實在醫書中有極為相似的症狀描述:

《諸病源候論.奔豚氣候》:「夫奔豚氣者,腎之積氣,起於驚恐憂思所生。若驚恐則傷神,心臟神也,憂思則傷志,腎藏志也。神志傷,動氣積於腎而氣下,上游走如豚之奔,故曰賁豚。其氣乘心,若心中踊踊,如事所驚,如人所恐,五臟不定,食飲輒嘔,氣滿胸中,狂痴不定,妄言妄見,此驚恐奔豚之狀。若氣滿支心,心下悶亂,不欲聞人聲,休作有時,乍瘥乍極,吸吸短氣,手足厥逆,內煩結痛,溫溫欲嘔,此憂思賁豚之狀。」

根據報導,許多人在恐慌症發作的當下會以為是心臟病發,但到醫院檢查後心臟卻沒有問題。不過以中醫來看,恐慌症確實與中醫理論的「心」脫離不了關係。

中醫的「心」除了心血管系統,還包含情緒、神志、自律神經、感官、知覺等範疇。恐慌發作的經典症狀,其實就涵蓋許多「心」功能異常的表現,像是心悸、大量出汗、胸痛不適、呼吸困難、感覺異常、噁心或腹部不適

當「心」功能變弱時,人在情緒上會變得容易憂鬱、緊張、受驚嚇,再加上環境影響與身心因素,的確容易導致恐慌發作。

除了「心」以外,中醫的「腎」也和驚慌、恐懼的情緒有關。

「腎」的特性是「閉藏」,不輕易將腎的精華外泄。但對於平時想很多、內心小劇場一直上演的人,腎精會不斷上輸腦部,導致腎精「閉藏」不佳,最後出現腎水凌心、恐懼感直線上升的情況。

當腎失去「閉藏」的特性,與腎相關的生理功能也會逐漸出現問題。所以在詳細問診後,李醫師常發現恐慌症患者也有頻尿、夜尿次數多、尿道發炎……等等泌尿道相關的困擾。

 

恐慌症的中醫治療

治療用藥上,李醫師除了強化心功能,也需要恢復腎主「閉藏」的特性。

「心」為君主之官,心功能健全,能讓自律神經和感官、知覺的波動維持在正常範圍內。「腎」能夠恢復閉藏特性,好好將腎精守住,腦袋就比較容易安靜下來、冷靜思考,降低恐慌症的發作機率。

治療的第一周,我開立強化心功能的中藥,希望先將林先生的恐慌發作緩和下來。服藥後,恐慌發作的程度和頻率果然獲得大幅改善,但在攝取咖啡因飲料後仍會發生。

之後我將藥物調整成強心和固腎並治,提醒患者一定要作息規律、早睡早起、少喝咖啡因飲料,才能降低恐慌症再次發作的機率。

 

恐慌症的日常注意事項

  1. 早睡早起、維持好的睡眠品質

充足的睡眠和睡對時間,除了對中醫的「心」、「腎」功能有益,也能穩定情緒和自律神經。

  1. 出門曬太陽、適度運動

曬太陽和適度運動能夠增強心陽、提升正面情緒。對於容易憂鬱、負面思考的患者,我常鼓勵他們要勉強一下自己,在白天多出門散步走走。

  1. 避免過度攝取咖啡因飲料

咖啡因會活化交感神經、增加心律,並促使腎精上輸腦部,刺激大腦活動。雖然這對需要用腦、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是好事,但對容易緊張的人來說,反而會增加焦慮感,無法安定下來。

  1. 適度喝水、少吃冰涼飲食

身體需要的水量會反應在生理反應上。覺得渴了、想喝水再喝水,可以避免過度飲水消耗心陽、造成心腎的負擔。

  1. 定期接受身心科專家治療

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。當焦慮症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時,透過身心科治療或是心理諮商,都能幫助自己面對情緒、改善症狀。

 

恐慌症是由先後天多重因素所導致的,中醫能夠利用中藥,透過臟腑功能的強化來穩定知覺和思緒,也許能在對抗焦慮症的路上助您一臂之力!

Facebook留言
分享文章